上海lv三国人物之张辽-牧书央心
发布时间:2014-12-09编辑:admin阅读:563
三国人物之张辽-牧书央心
张辽张文远,三国名将,位列五子良将之首,雁门马邑人也(今山西朔县)。
张辽有个出名的祖先,名叫聂壹。为什么一个姓聂一个姓张呢?这个还要从头说起。看过陈宝国先生主演的《汉武大帝》的人都认识他,当年刘彻手下的大行令王辉就是派聂壹去忽悠单于,想把匈奴人引入包围圈给收拾了。正是他的欺骗直接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民族战争,他的阴谋等同于萨拉热窝的枪响,堪比珍珠港上空日军飞机发出的轰鸣。谁知道,一个边吏的偶然叛变,让单于发现了这个惊天的阴谋,使得匈奴立即退兵,汉军就立马追打,正式拉开了汉帝国的反击战,打了几十年,最后到宣帝时,大家才成了兄弟。
而聂壹因为利用了单于的信任,伤害了匈奴兄弟淳朴的心,即使很多年后民族和解了,还有很多人不原谅他,人家的帐都是秋后算的,可是老聂家一年四季都有人来算账。怎么办呢?走吧,舍不得祖辈居住的故土和万贯家产,不走吧,架不住胡儿们的纠缠报复,黄杏初于是就改头换面,姓了张。看到这里很多同学会说,你到底是不是写张辽呢?跑题了吧,是有点跑题,但是没办法,因为只有弄清楚这段宿怨,才能搞明白张辽为什么能当靠拳头打出个公务员。还是看看正史吧:“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注意了那时候没有人肉搜索,一个人要想武力过人不难,真正难得是让大家都知道他武力过人。边塞民风彪悍,能打的人很多,为什么偏偏张辽成名呢,没准王辽更凶猛?这时候聂壹的作用体现出来了,因为别人没法跟张辽比。根据我的分析,从聂壹的儿子开始张辽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们已经打了最少三百年了。
马邑地处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人也有胡人,无论融和与否,胡人说起他们老张家风之岛,肯定是一肚子火,你想聂壹改姓的事情,连我们这些两千年后的人都瞒不住,何况当年的胡人呢?
所以从小到大,老张家的娃娃们就得跟胡娃们经常做斗争,如果不能打,老张家早给灭了,能存活下来,肯定是非常能打,而且打了三百年,绝对远胜常人。
那时候的基层政府不光有收税权,还得选拔人才的权力,所以组织上认定张辽特别能打左运学,就把他特招成公务员,张辽才参加了工作。
张辽同学的职场生涯开始还是不错的,第一次出差去的就是首都,具体任务就是把兵送到洛阳,一送到屁股还没坐热,领导何进就以皇帝的名义让他到河北征兵。
征兵其实就是抓壮丁,那时经常要打仗,当兵是要死人的,而且没有转业一说,进了军营除了老死就是战死,所以一般人都不愿意去,所以张辽摊上的是典型的苦差事。
年轻的张辽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凑了千把人。一回首都才知道老领导何进已经让太监给OVER了,没法子就被董卓给收编了,还没混脸熟董卓又挂了,他又跟上了吕布,(张小弟命硬,专克老大?)第一次有了明确职务,官拜迁骑都尉。
吕布让李傕打败了以后,张辽就一路跟着败跑到徐州,因为忠心升官做了鲁相(空头支票,当时山东不归吕布管),相当于山东省省长,这一年张辽才28岁。
这时候的张辽,很无奈,没打过几个胜仗,他的一切努力不过是用自己的曲折经历,证明着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失败是成功的母亲。
28岁的张辽,在这个时候也许经常仰望苍天,极度渴望着一场胜利,“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张文远”。
可是上天没有赐予他力量,又赐予了他一次失败,不过这次失败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
史载“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王勃曾经说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白也曾言不由衷地吟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不想封侯于起峰,认识韩荆州干什么,跟他学写诗啊?”
文武两个牛人都曾经狂热的追求过“侯”这个功名,而张辽一战败投诚超级位面当铺,曹操就封侯,侯的分量张辽自然清楚,他更明白如果不赶紧立功侯就会很快没有,在这样的压力下他的小宇宙终于爆发了!
很快在一系列天马流星拳般的连续战斗下,“数有战功,迁裨将军。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大家注意,当鲁相这么多年,这个时候张辽才和鲁地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传说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作为一个武将要有惊人的洞察力,眼神还得要好,既要先于敌人发现对方抢占先机,还要能够从别人含情脉脉的眼神中读出暧昧的深意,武将可以不懂风情,但是不能看不出战场上抛来的媚眼。
张辽同学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再看正史:与夏侯渊围昌豨於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以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注意此处,“目视辽”,两人隔一箭的射程,还能眉目传情,一者说明昌豨很可能是长着双眼皮那样的大眼睛,很值得我羡慕;再者说明张辽的眼力真是好,很值得海南师范大学的那些个男生羡慕,他们只隔三十米偷窥女生宿舍还要靠望远镜)。
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单挑原来是挑逗的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说明张辽的判断很准确,心灵的窗户在张辽同学这里成了破敌的手筋),俩人见面后张辽大义凛然的说道:“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
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关云长单刀赴会去的是正规的外交场所,张辽赤手空拳去得可是恐怖组织的巢穴,大家觉得二者何如?),入豨家,拜妻子(连老婆豨都不避讳)。
豨欢喜(可是大家会问,为什么张辽见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以后豨会欢喜呢?这说明张辽非常会说话,一定夸老婆夸得豨不多心,夸孩子夸得豨不恶心,真是了不得啊!),随诣太祖。
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看看张辽是怎么跟领导说话的,他是个武将,粗人啊,说得这么漂亮,大家难道不应该学着点吗!)
曹操满意地看着这个年轻人,对他说了很多很多鼓励的话,在表扬中张辽切实感到了组织的温暖,决定倍加努力,倍加勤奋的工作,用更大的胜利来回报朝廷的关怀。
于是乎他走到哪里,胜利就出现在哪里,什么叫望风披靡,看看张辽的这段人生经历就知道了“从讨袁谭、袁尚於黎阳,有功,行中坚将军。从攻尚於邺王泫伊,尚坚守不下。太祖还许,使辽与乐进拔阴安,徙其民河南。复从攻邺,邺破,辽别徇赵国、常山,招降缘山诸贼及黑山孙轻等。从攻袁谭,谭破,别将徇海滨,破辽东贼柳毅等。”
这趟差出得有效益啊,“还邺,太祖自出迎辽,引共载,以辽为荡寇将军。”
引以共载,多么光荣啊,同志们如果你出差回来,老总不但亲自迎接了你,还让你和他一起坐着专车回单位,你是不是也会激动地小脸和西红柿一样,决心更加卖力的工作呢?
张辽同学更是这样,于是马不停蹄地“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尤其是在柳城讨伐袁尚时,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袁尚真是对张辽缺乏了解洛阳李浩案啊?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让匈奴来助战,张辽祖辈跟匈奴小儿肉搏,是世仇啊,袁尚估计没看过圣斗士星矢,那里面说得很明白:仇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宇宙。见了匈奴必须得打啊,张辽一发奋,曹操胆也壮,把自己拿的曹字旗发给了张辽,张辽一看,太好了,打着曹操旗号打匈奴,反正冤大头有曹操当,大喊着“冤有头,债有主,胡儿们这回是我奉曹丞相之命来打你们的,不是咱哥们小时候掐架玩!”义无反顾的冲杀过去,一下就把单于蹋顿给KO了。
这一仗张辽面对世仇舍生忘死为于千军中取单于首级,一跃成为武将中的超男,信心极度膨胀,为以后的以少胜多,威震华夏奠定了雄厚的精神和名气基础。从此没有人再怀疑张辽的武力。
除了勇武的一面,张辽在一些非常的时刻还会表现出镇定和急智的一面。
古代打仗什么最危险?有人说是敌人,错!最危险的是炸营。
高度紧张的战士们在噩梦中惊醒以后,疯狂砍杀身边的战友,白天里亲密无间的战友成了凶神恶煞的屠夫,看过《诛仙》的同学一定还记得,四灵血阵将成时,魔教众人因为血气所侵突然失去人性以命相搏的情景吧周立璟?
人与人之间一瞬间没有了信任、忘却了道德只有杀戮,这样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全军覆没。
张辽驻扎在“长社”时就遇到了一次这样的炸营,“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无敌龙书屋。”形势很危急,张辽超冷静,史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属兔的年份,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一场兵祸消弭于无形之间,这样的牛人就是打酱油路过的也得专门围过来看两眼。
打完外敌,又得平定内乱,史载:陈兰、梅成以氐六县叛宝玉奋斗记,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讨成,辽督张郃(张郃这样的强人竟然只能做张辽的部下)、牛盖等讨兰。
梅成那边,一看于禁来势凶猛就诈降,于禁一高兴就撤了,于禁一走,梅成就带着陈兰转入安徽省潜山县内灊山开展游击战。
灊山中有天柱山(现在是很著名的风景区啊),风景优美,易守难攻,《天柱山志》称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实在是拦路抢劫的圣地,杀人越货的天堂。
张辽见到如此美景,竟然被贼寇蹂躏,想到旅游资源白白糟蹋,为了振兴地方经济,就恨不得马上开动大军冲进去,部将们都说:“兵少道险,难用深入。”
张辽曰:“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有马服君赵奢的遗风啊。于是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曹操得到捷报后,高兴的在上面做出了如下批示:“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于是增加封地,假节。
可千万不要小看“假节”,这不但是了不得的荣誉,更是生杀予夺的权力,它意味着一个武将,不但可以随心所欲的杀敌人,还可以随随便便的杀自己人。
张辽拿着节,非常地激动,他奶奶的熊,以后看这帮小子谁还敢不听话。
还好,他没有像李广那样公报私仇,很好地解决好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使得节在他的手里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钓鱼岛真相,创建了惊世奇功,奇到何种程度,就算是好莱坞大片也无以媲美。
因为很快上天就让他作为主角在一个超豪华的舞台上一展身手,出演这出戏不用陪导演睡觉,也不用遵循什么潜规则。就有了所有的物资和拍摄道具,还有十万人之多的群众演员。
张辽威震逍遥津
主角张辽。
大家要记住这几个关键词,逍遥津、孙权、张辽,因为这部大片的场面实在过于宏大,情节过于精彩,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写得完全,所以大家一定要看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写的才成,否则就会挂一漏万,永生遗憾。
公元215年,孙权实在受不了曹操多年来时不时由合肥越巢湖发兵南下把东吴的兵力和注意力长期率制于此的折磨,趁曹操用兵汉中,尽遣江东精锐共计十万大军直扑合肥。
当时刚好张辽和乐进、李典等将领带着七千馀人驻守合肥。敌人来了怎么办?曹操说:按既定方针办。曹操离开合肥的时候给了干部处长也就是护军薛悌留下了一个绝密文件,而且还专门强调:“贼至乃发”。
果不其然,不久孙权为了证明曹丞相的绝密文件很有用,就真得带了十万大军围住了合肥,一时间大家都对丞相很钦佩,于是认真学习共同领会文件精神希望能寻找到破敌之策。
文件说:“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肯定还有人在肚子里反对。
这时张辽说话了,“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有节的人和没有节的人就是不一样李瑞河,张辽的求战之心就远胜他人,假节的作用第一次体现吴惠贞。
李典马上表示“张辽同志刚才的发言很全面,他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为什么李典这么支持张辽,因为他一向与张辽不甚团结,生怕出言不慎,被持节的张辽公报私仇了,假节的作用第二次体现。
于是前指立刻做出决定,由张辽连夜招募不怕死的楞头肌肉男,想当年年轻的张辽远赴河北费劲口舌,不但等谢了花儿,还等掉了何进的脑袋,才忽悠了千把人,可是现在一晚上,就整了八百,假节的作用第三次体现。
因为肌肉男头脑再简单,也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不听张荡寇的话,肌肉男马上就成死肉男。选了人后,就用牛肉来犒赏将士,吃饱撑了才好进行明日的大战。
第二天当第一缕阳光洒下大地的时候,张辽全副武装拿起大戟,率先杀入敌阵,片刻,数十无名小兵和两个无名将领,就到阎王那里报到了,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张辽一直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字。
名将从哪里来,在那个没有八卦报纸的古代,要想出名只能自己宣传自己,伴着“张辽”“张辽”的大喊,吴军记住了张辽的名字,同时张辽冲破了营垒,冲破了阻拦,到了孙权的中军旗下。
孙权见张辽来势凶猛,大为惊恐,左右的谋臣侍卫都不知所措,只好拥着孙权登到一个高大的坟包上,用长戟自守。张辽说:“孙权,你敢下来吗?”孙权不敢动,说:“你敢上来吗?”两人斗着嘴,就像流沙河里猪八戒和沙和尚。
定下神来,孙权往下一看,张辽你没几个人嘛,于是调集兵马把张辽的小分队包了饺子,这饺子皮可是相当地厚。
张辽忽左忽右指挥突围,迅速朝前方猛烈攻击,冲开了包围圈,带着几十个人冲了出来,这时三国中最感人的一幕发生了,包围圈里的人发出了最后的吼声:"将军弃我乎"。
本来战场的厮杀声很大的,可是声音之所以能如此清晰的传出来,我想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被包围的人想着自己快玩完了,豁出命喊一嗓子,声音非常响亮;二是因为包围他们的吴军狡猾,想探听他们想交代什么后事,所以安安静静地盼望着能听到抚恤金帐号的密码。
谁知道他们喊得这么感人?一般来说冲出包围的人都假装没有听见别人的呼救,可是张辽不但听进耳中记在心里,还付诸了行动李琼久。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拨转马头再一次冲进了突围圈,战场出现这样的行为,即使是敌人也会非常感动,再加上没听到IP、IC卡的密码很失落马方综合征,包围圈又被突破了,被包围的战友获救了,此后孙权的人马再无斗志,张辽所向披靡,无有敢当者。
这一仗从早上打到中午,吴军的气势一下折了一大截,完全忘了自己才是进攻的一方。张辽凯旋后,加强守备,史载“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不敢正视淋漓的鲜血,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在这短短数行字的背后是持续了十天的合肥攻防战,那场面要比《墨攻》惨烈十倍夜半梳头,孙权久攻不下,军中又疾疫流行,只得望城扼腕,引军撤退。
在回马江东的路上,孙权脆弱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伤害,不是因为他败得还不够惨,而是因为张辽的赞助还没有完,根据演艺圈的潜规则,一个角色上镜的时间是与拉来的赞助成正比,赞助的钱用完了,任你是谁也得必须死翘翘。
别忘了张辽有聂壹这个富豪做祖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
ACTION!最后一场,血溅逍遥津。
吴军撤了,孙权发扬风格率领吕蒙、蒋钦、凌统及甘宁等人和车下虎士千馀人,留在合肥以东的逍遥津北断后,这一切被在高处观察的张辽看得清清楚楚位面军火大亨,孙权你组织的群众演员阵容如此豪华,我张某人就陪你演到底。
立马带着与李典、乐进杀将过去,孙权本以为只是补拍一个领导最后走的镜头,没有做真刀真枪战斗的准备,一看这架势吓得撒腿就跑,吴军也士气低迷了,敲了几通鼓都没有动静四十二章经,气得甘宁接连问候将士的母亲,这才有所好转。
激战中,陈武同学壮烈牺牲,宋谦、徐盛同学,受伤撤退,正撤着潘璋同学来了,当时吴军撤退时的速度只比朝鲜战场的棒子军差一点,潘璋被迫接连杀了两个逃兵,这才避免了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那样让自己人“蹂践”【此词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而死的悲惨命运。
凌统扶着孙权好容易赶到逍遥津,结果发现桥给人拆了。绝望中,孙权都忘记了骑马跳过去,在部下的提醒中,才想起学习刘备好榜样,搞了一次马跃檀溪似的马术表演,才得以逃回江东。
至此精彩的大戏才真正拉上了序幕。有必要说明的一点是,在《献帝春秋》中,为了美化张辽专门记载了这样一段:辽问东吴降兵:"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卒答曰:"是孙会稽"。张辽后与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
其实孙权的相貌是很有特色的,不像我这般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普普通通的不好辨认,碧眼紫髥的领导人又不多,应该不会认错。
再者说,张辽和孙权在军中打过照面,在坟头边还打过嘴仗,凭张辽的眼力,一箭之遥能够清晰得看到昌豨暧昧的眼神,又怎么能看不清楚孙仲谋的嘴脸呢?
加这一段,无非是想让张辽更加英雄神武,可是以七千对十万的张辽用得着这样画蛇添足吗?历史是精彩的,可是有些精彩却并不真实,只有用心才能透过精彩看到历史的真相。
对于张辽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页已经随风翻过,这次胜利为张辽评定绝世名将的职称,积攒了足够的科研积分。张辽再不用去到战场上厮杀去搜集素材了,就如同高潮过后,再无肉搏,只有无数次的回味。
一年后,也就是建安二十一年,曹操为了再一次骚扰孙权,来到合肥,故地重游,叹息良久,和张辽一起回味了一次当年的快感。
“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这一仗是张辽一生中最壮美的篇章,也是影响三国历史进程的一仗,这一仗,让江东上下留下了无法消除的心理阴影,从此打消了北伐的幻想,很多年后张辽跟随曹丕再次进攻东吴时,孙“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所以在逍遥津之战的第二年,东吴就与魏国媾和,回过身来图谋蒸蒸日上的蜀国。而由于东吴军队在此战中表现过于差劲,使得刘备对昔日的盟友也心生企图,引出了荆州丢失啊,走麦城、夷陵之战等种种事故来。
一战若此,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六年后,也就是黄初二年,已经是晋阳侯的张辽,采邑达到了三千六百户(这就意味着持节的人也不能杀他了)。张辽带着无上的荣光来到洛阳,文帝曹丕,亲自又询问了当年大战的情形,又和张辽回味了一次当年的快感。
末了曹丕感叹地说:“此亦古之召虎也。”感叹完后,“又特为辽母作殿,以辽所从破吴军应募步卒,皆为虎贲。”
也就是这一年(还有一说是黄初五年),张辽屯兵雍丘,“得疾。帝遣侍中刘晔将太医视疾,虎贲问消息,道路相属日落东单。疾未瘳,帝迎辽就行在所,车驾亲临,执其手,赐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疾小差,还屯。”
病中孙权来犯,张辽带病杀退吕范。然而这场胜利加重了张辽的病情,终于因病抢救无效死于江都。
史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子虎嗣。六年,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爪牙原来是形容超猛之人的褒义词啊)上海lv。
其后,子张虎为偏将军,张虎死,其子统继承功名。统后当世再无张辽之名。